在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人工智能不仅作为一种新技术,更以新智能的姿态深刻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教育领域。如何理解人工智能与教育的关系,如何使教育适应智能时代的发展需求,成为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我们为什么需要人工智能启蒙教育》一文详细阐述了人工智能作为新智能的特性,分析了教育在智能时代的困境,探讨了人工智能启蒙教育的重要意义、实施路径以及对未来教育体系构建的影响,揭示了人工智能启蒙教育是推动教育适应智能时代发展、实现教育转型的关键所在。本文对于推动教育改革、构建适应智能时代的新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人工智能:一种全新智能的崛起
(一)人工智能的独特智能属性
人工智能技术凭借大数据、计算机算法和算力的突破,已超越单纯的技术范畴,成为一种新的 “智能”。与人类智能不同,人工智能在算力和算法上具有显著优势,尤其是在处理大数据和运用大模型方面。它能执行许多以往被认为只有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任务,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人类智能,如更快地处理数据、发现人类难以侦测到的真相 。从元智能角度看,人工智能属于另一种智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更是更新了智能的定义,改变了人类智能的境遇和人类的自我认同。这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智能的本质和人类在智能领域的地位。
(二)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全方位影响
人工智能革命波及整个人类社会和文明,其影响远超产业领域。在教育方面,它带来的不只是技术革命,更是一种存在革命。它试图改变智能的本质,创造新的存在形式 。随着人工智能的加速进步,现代社会正从人类智能主宰向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共同主宰转变。在决策方式上,由人类单独决策的旧方式逐渐被淘汰,人类、机器单独决策以及人机合作决策这三种方式并存,且三者界限日益模糊 。人工智能还影响着人类的信念系统和自我认同,促使我们重新思考人类的存在意义、与机器的关系以及教育的功能和价值。
二、教育在智能时代的困境
(一)教育与时代发展的脱节
在智能时代,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传统的知识和技能差距正被智能技术抹平,但不同群体对新智能工具的理解与应用差异却形成了新的数字鸿沟 。当前教育整体落后于时代和技术的进步,在人工智能已取得突破性发展的领域,教育仍在传递旧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培养与未来劳动力市场需求不匹配的专业化人才 。教育对人工智能的关注多停留在技术层面,忽视了其作为新智能的本质,未能充分认识到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主要在人的信念系统和自我认同层面 。这种脱节使得教育无法适应智能时代的发展需求,亟待变革。
(二)教育功能和价值的转变
随着人工智能在越来越多领域超越人类智能,教育在发展人类心智和理性能力方面的工具价值降低,其经济价值也被削弱,教育的个人收益率和社会收益率显著下降 。在智能化社会中,文凭证书制度面临瓦解,专业化知识、技能和某些标准化素养易被智能机器取代,人的理性选择和决策在与大数据算法的竞争中失去优势 。教育的功能需要从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和为工作做准备,转变为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 “成人” 教育,培养学生在与智能机器协作中的独特能力和价值观念。
三、人工智能启蒙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应对教育挑战的迫切需求
人工智能启蒙教育能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人工智能,弥补人类智能的局限,避免出现 “人工智障” 和精神 “无产阶级化” 等问题 。面对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冲击,如工作岗位的流失、教育内容与现实需求的脱节等,开展启蒙教育可以让人们更好地理解人工智能技术,学会与智能机器协作,提升自身在智能化社会中的竞争力 。它有助于缩小不同群体之间的数字鸿沟,促进教育公平,使每个人都能适应智能时代的发展。
(二)重构教育哲学和制度的关键
人工智能启蒙教育意在掀起一场新的 “启蒙运动”,破除现代教育对人类智能的迷思以及对理性和效率的盲目崇拜 。通过合理评估人工智能带来的益处和风险,基于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两种智能系统,重构教育哲学和制度安排,推动工业化教育体系向智能化教育体系转型 。它将改变人们对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的传统认知,建立适应智能时代的教育理念和制度框架,为教育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三)塑造未来社会的基础工程
人工智能启蒙教育在所有人的头脑里植入关于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相向而行的信念系统,为智能化社会建构新教育社会契约奠定基础 。它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伦理观念,规范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促进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和谐共处 。在人工智能技术加速发展的今天,启蒙教育有助于培养适应智能化社会的时代新人,塑造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保障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人工智能启蒙教育的实施路径
(一)从技术驱动到愿景引领的思维转变
在教育转型过程中,应摒弃单纯基于现有技术手段思考教育转型结果的模式,转而从教育愿景出发,思考实现理想教育所需的技术 。不同国家、行业和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应遵循共同的技术规范和伦理约束,确保人工智能的通用性和相互理解性 。通过人工智能启蒙教育,让人们明白技术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工具,而不是决定教育方向的主导因素。例如,在设计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时,应先明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教育愿景,再开发相应的技术工具来支持这一愿景的实现。
(二)基于智能伦理推动教育转型
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技术和智能层面的风险,智能风险需要调整制度安排和改变生活思考方式来应对 。建立人工智能伦理规范至关重要,它不是限制技术发展,而是通过启蒙教育在人们头脑中植入正确的信念系统,引导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 。所有人都应参与到人工智能伦理的讨论和制定中,确保人工智能的应用符合人类的利益和价值观。比如,在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中,要确保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避免算法偏见对学生产生不公平影响。
(三)融入教育全过程的启蒙实践
人工智能启蒙教育应贯穿于教育的各个阶段和各个学科。在基础教育阶段,可以通过趣味化的课程和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人工智能的概念和应用,培养他们对科技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高等教育阶段,设置相关专业课程,深入探讨人工智能的技术原理、伦理问题和社会影响,培养学生运用人工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在其他学科教学中,融入人工智能的元素,如利用人工智能工具辅助教学、分析学习数据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掌握人工智能的应用技能。
五、构建 “人类智能 + 人工智能” 的新教育体系
(一)新教育体系的特征与优势
基于 “人类智能 + 人工智能” 的新教育体系,强调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的有机合作 。它不再将教育与技术视为简单的竞赛或竞争关系,而是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实现互补 。在这个体系中,人类智能专注于情感、创造力、批判性思维等领域,人工智能则提供强大的计算和数据处理能力,辅助人类更好地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 。例如,在学习过程中,人工智能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和知识资源,人类教师则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创新实践。
(二)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新教育体系要求培养具有跨学科知识和技能、能够与智能机器协作的人才 。学生不仅要掌握传统的学科知识,还要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具备运用人工智能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在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各种挑战时,能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决策 。例如,培养学生在人工智能伦理、社会影响等方面的分析能力,让他们明白如何在技术发展的同时保障人类的尊严和权益。
(三)实现路径与策略
实现新教育体系需要从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 。更新教育理念,树立培养适应智能时代人才的目标;优化课程设置,增加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并将其与其他学科有机融合;创新教学方法,采用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改革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评价,而不仅仅关注知识的记忆和考试成绩 。此外,还需要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为新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有力支持。
六、结论
人工智能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开展人工智能启蒙教育是适应这一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它对于解决教育面临的问题、重构教育哲学和制度、构建新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从技术驱动向愿景引领转变、基于智能伦理推动教育转型以及构建 “人类智能 + 人工智能” 的新教育体系,可以培养出适应智能化社会的创新人才,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应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启蒙教育,积极探索其有效实施路径,让教育在智能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本文原载于《教育研究》202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