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关于开展学校2023年度教育教学改革课题...
关于开展2023年度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
关于开展2023年度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
关于开展2023年度长春中医药大学高等教...
关于面向校内选聘高等教育研究兼职研究...
关于转发《关于做好2023年度全国教育科...
关于组织开展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
文章内容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李光: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医学精英教育模式
2016-09-18 15:00 李光 哈丽娟 王富春  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转载于《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3年第9期  

李光 哈丽娟 王富春 

一、国内医学教育的现状 

生源素质偏低。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某些医学院(校)一味追求学生规模而忽视了对学生素质的要求,导致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学习能力差距较大;培养目标模糊。我国各高等中医药院校都将培养目标定格在培养中医师上,即培养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这一目标既笼统、含糊又难度偏高;教育资源匮乏。随着招生规模的急速扩大,师资队伍的充实明显滞后,医学院(校)的经费和设备投入没有得到适时的跟进;教育模式陈旧。医学教育多数情况下还是以灌输为主,以传授已有知识为目的,忽视了对能力的培养与素质的熏陶;课程设置局限性大。绝大多数的医学院(校)都过于追求学科的完整性,教学内容过多,且学科间内容交叉重复,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 

二、国外医学精英教育模式的特点 

在正确认识国内医学教育现状的同时,应探讨、借鉴发达国家的精英教育模式。 

入学条件严格。在招生条件上,发达国家的医学院(校)的招收尺度非常严格。医学生的来源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应届高中毕业生,另一种是本科毕业生或有医学预科基础的学生。美国的医学生要先通过本科教育,取得学士学位后才有资格报考医学院(校),体现了精英教育的性质。 

教育制度合理。世界高等医学教育制度有四种主要类型:5年一贯制的英式、6年一贯制的德式、4+4年制的美式、6年一贯制的俄式,英、德、美是其中的代表国家。英国医学院的教育分为基础医学(2年)和临床医学(3年)两个阶段;德国医学教育包括3年的基础课程和3年的临床学习;美国医学院学生通过大学入学考试后进入大学学习4年,在医学院的前2年里学习基础医学课程,后2年进行临床专科训练。  

教学资源充足。发达国家绝大多数医学院(校)在教学上都有较大投入,设备完善。学校拥有多个教学医院,供学生实习,方便学生接触更多病人。  

培养目标明确。英国医学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沟通、创造能力。增设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培养学生无私奉献、关爱病人、与人协作的品格;德国明确要求“培养在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方面都合格的医学人才”,毕业生必须“能够独立自主地行医,并完成更高层面的专科培训和继续教育”;美国医学教育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获得认知、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以便快捷、有效地为医疗保健服务。  

教学模式先进。发达国家当前的医学院(校)教学趋向以问题为中心。英国医学院(校)在授课内容上并不是特别强调所授知识的系统性,而是突出知识的前沿性,课堂上经常组织小组讨论,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三、我国精英医学教育模式的构建 

(一)更新制度,控制招生规模 

发达国家医学院(校)倾向于严格控制招生人数,并辅以其他手段对符合报考资格的学生进行严格筛选。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在办学方针上实行少而精的精英教育,以“小规模、高质量、高素质、高潜能”为特点,提供了国内医学精英教育的典范。对于一般医学院校来说,也可通过尝试发展医学辅助专业以分解扩招带来的压力。在入学条件的设置方面,可以设置医学基础知识考试项目进行多重选拔,除国家统考外,还应通过各医学院(校)自行组织的医学考试,以达到好中选优的目的。 

(二)结合实际,明确目标 

现代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知识丰富、基础扎实、工作能力强、职业素养高且具备较强竞争力、具有前瞻性眼光和创新精神的医学人才,各高校应根据校情来定位其培养目标,既突显办学特色,又突出学科优势,避免出现好高骛远和不切实际的盲从现象。 

(三)加大投入,保证经费 

一方面要求国家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提高医学院(校)的基础设施条件。另一方面,要合理调整教师队伍结构,鼓励教师努力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育和科研工作中,并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青年教师。 

(四)完善理念,重视实践  

我国医学高等教育要以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与创造思维。在教学中要以纲为本,而不是以教材为本;在课程设置上不仅要重视医学课程,更要强调社会科学、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学科的均衡化发展;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提倡学生个性化发展,采用以问题、案例、团队、探究等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教学与科研并重,重视临床实践,引导学生在临床中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五)塑造能力,培养医德  

我国医学史上“医乃仁术”、“生生之具,活人之术”等名言警句充分说明医疗工作者应通过行医施药来实现济世救人的目的。教学中要增加学生的实习见习时间,让医学生多与病人沟通,充分理解、关爱病人,从而有意识地培养起博爱、人道的职业责任感。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