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关于组织申报2024年度吉林省高教科研课...
关于开展2024年度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
关于印发《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资金...
关于开展2024年度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
关于开展2024年度长春中医药大学人参产...
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度校级教育教学研究...
关于做好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
文章内容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李姗姗:高等教育场域内智慧型基层学术组织的建构
2017-05-25 10:37  

转载于《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年第4期 

编者按:基层学术组织作为高等教育场域内重要的存在主体,既是大学独立性与公益性的彰显,又是育人性与服务性等职能的体现。通过对管理学“智慧型组织”理论的吸收与借鉴“智慧性”成为高校基层学术组织不可或缺的属性之维,智慧型基层学术组织的建基成为可能。

 

一、智慧型基层学术组织的诉求与表征

伴随着知识的高速与高度发展,学生不再作为单纯的知识信徒,主体的创新性、自省性、超越性、批判性的需求日益凸显,相应的高等教育也需要柏拉图“日喻”式的智慧转向。作为学生主体知识与智慧生成的中介性必然存在——教师,也需要焕发智慧之光。智慧型的教师才可能培养出智慧型的主体。因此,智慧型基层学术组织作为教师主体聚合的有效形态,确保了其教育智慧的生成、弥散与共享。  

高校智慧型基层学术组织源于管理学“智慧型组织”理论的启发,即基于持续学习,能够透彻了解并预测组织所处的环境中各种关系,能够更快、更好地预见并适应环境变化,并且能根据环境的动态变化适时调整自身与环境之间关系,及时做出正确的对策,以高效实现组织目标。  

二、有效学习:智慧型基层学术组织发展的内在机理

(一)个体学习与组织学习的互动  

智慧型基层学术组织的有效学习,指的是教师个体通过组织的学习,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与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学习效果,从而满足教师个体或组织教育需求所实施的活动,它旨在实现教师个体与组织存在的双向进步与共同发展。组织内的教师个体学习既是原子式的自为学习,通过经验与知识的积累增加个体的教育知识储备,继而扩大组织的信息流量,又是作为组织成员的分子式依赖学习,即在教师个体的教育理念、教学经验、实践智慧获得发展的同时,组织通过其长期形成并拥有的行为模式、思维准则、文化以及价值观等对个体学习产生影响,从而更好地推动个体学习,产生远远大于个体学习总和的组织学习效果。  

(二)智慧型基层学术组织的有效学习模式  

智慧型组织提出了四种有效学习的模式,使组织学习更具指导性与参照性。一是反馈式学习,即个人与组织从经验的反馈与评价中获取信息与知识,以反思为手段达到学习的目的。组织内反馈系统的建立确保了教师个体与组织评价的有效性,既优化了教师个体知识结构与教学经验组成,又很好地实现了组织内的知识共享;二是行动式学习,它源于组织内部团队间群策群力与互相支持,在基于问题的学习基础上,能够在解决难题的同时达到能力(个人能力和组织领导力)和组织发展(团队建设/学习型团队)同步提升。行动学习有效实现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两者间的互动,打破了传统书斋式的研究,使教育研究焕发了新的活力;三是前瞻式学习,就时间存在维度而言,它指向对未来的有效预见或猜测,基于对教育本质与教育规律的理性认知上,合理把握时代与社会发展的趋势,先行调整组织的发展理路与方向并选择适合的工作方法,凸显教育研究的前沿性;四是转换式学习,它首先要提出一个基本的问题,然后通过多种方法的不断“试错”对问题进行解析。基层学术组织的转换式学习多针对教育领域内具有元研究性质的前提性“多解”问题,力图通过对问题多层面、多角度的分析、反思与质疑来获取“新解”。  

三、自组织管理—智慧型基层学术组织的运行逻辑

(一)学术性:智慧型基层学术自组织管理的合理性  

高等教育场域内基层学术组织的学术性坚守是自组织管理的前提与基础。学术性的秉持规约了组织边界,也为组织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标尺与度量。基层学术组织所栖居的高等教育场域尽管与社会场域存在着交集,但组织的独立性、学术性、批判性与创新性的属性规约使其合理地游离于社会场域外,以探索新知为使命,超越世俗社会的庸俗性和功利性。此外,在高等教育场域内,基层学术组织所具有的学术权力需要剥离行政权力对其错位的制约,达到合理范围内的学术自治。  

(二)动态平衡:智慧型基层学术组织的创新  

正如生命体有自我保存(即生存)和自我改进(即进化)两个方面一样,基层学术的自组织管理始终处于平衡—非平衡—平衡的动态发展过程,以此实现组织的创造与更新。智慧型基层学术的自组织管理有利于组织获取新的能量与信息,根据组织发展现状及其教育环境的不同,通过变革与重组来完善组织的行为过程,实现组织的和谐有序。  

四、责任伦理:智慧型组织的行动维系

责任伦理(Verantworktungsethik)由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提出。作为一种“尽己之责”,责任伦理是在行为活动中对“目的一手段”的一种反思与承担,从目的上所坚持的是一种“善”的达成,从手段上则是主体能够对其行为后果的负责。  

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智慧、思想的启迪,高等教育通过对人才的培养来推动社会的发展,智慧型基层学术组织通过组织的行动参与到人类教育的实际发展中,经过组织的自我反思与批评实现对教育进程的推动与变革;智慧型基层学术组织作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完善自身组织制度、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基础上,积极发挥引领与促进作用,构建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智慧型基层学术组织作为教师集合的有效形态,在促进组织内部教师个体的成熟与发展的目的指向上,帮助其形成合理的教育理念,树立教书育人的教育信念,最大限度地肯定教师主体的价值理性并使其获得幸福。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