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关于开展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2023...
关于开展中华职教社、职教学会2023年度...
关于开展学校2023年度教育教学改革课题...
关于开展2023年度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
关于开展2023年度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
关于开展2023年度长春中医药大学高等教...
关于面向校内选聘高等教育研究兼职研究...
文章内容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陈磊:中医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内容研究
2023-10-13 16:49  

陈磊


要:为培养德才兼备的中医药人才,切实提升中医院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感染力和实效性,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中深入挖掘中医文化,把教材理论与学生专业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医特色的“青春之问:追寻中医”“医心不改、筑梦中国”“仁和精诚、止于至善”“以法为本,依法治医”的四大教学板块,强化了教学要点、活化了教学内容、启发了学生思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医文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以下简称“基础课”)教材自2006年正式出版至今,共经历了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2年(修订未出版)、2013年、2015年和2018年的8轮修订。修订后的2018年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全国统编教材更加符合师生教与学的需求,顺应新时代大学生的认知与接受特点,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可谓代表了学术界的最高水平。中医院校具有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中医特色,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中医药人才,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不该照搬通用模式,流于空洞说教。而应遵照教材体系,探寻“基础课”与中医药理论的内在契合性,在大纲规定的范围内融入中医文化,开拓和发展“基础课”教学内容。

为切实提升中医院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感染力和实效性,通过在自身承担的“基础课”教学中精心设计、有的放矢,深入挖掘中医文化,把教材理论与学生专业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医特色的“青春之问:追寻中医”“医心不改、筑梦中国”“仁和精诚、止于至善”“以法为本,依法治医”的四大教学板块,将中医文化有机融入“基础课”教学内容中,强化了教学要点、活化了教学内容、启发了学生思考,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青春之问:追寻中医

“青春之问:追寻中医”教学板块与“基础课”教材的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内容相对接。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共三节,主要讲述了人生观的含义;当代青年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如何才能创造有意义的人生等相关问题。在本章教学开篇中提出“青春之问:我为什么学医?”的思考和讨论,让同学们畅谈自己选择医学院校和相关专业的初衷,引导同学们对这一人生选择问题深思熟虑,再结合本章理论讲授的系统指导和案例分析阐释,使同学们能够科学定位自己的人生目标、人生价值和人生意义,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理性而正确的选择。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

领悟人生真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离不开对人生问题的追问和思考,前提要对“人是什么”“人的本质是什么”有一个科学的认识。马克思在扬弃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明确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在讨论“人是什么”“人的本质是什么”相关问题时,可以列举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趣者,谓之人。”《列子》又名《冲虚经》,是道家重要典籍,篇篇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列子黄帝》这篇古文就是在论述养身冶物之道,引导医学生要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汲取智慧。

(二)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人们对生与死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不但直接影响着他的实际生活,还决定着他人生境界的高低。教师可将中医文化中对生命的认识等相关内容引入教学中。如《黄帝内经》认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孙思邈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吕氏春秋·重己》认为“圣人虑天下,莫贵于生”等。引导和教育学生牢固树立生命可贵的意识,倍加爱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尽力救治病患,正确看待病人的生命价值。既然选择了医疗行业,就要学会如何爱病人、尊重病人的想法、共情患者的苦难,医患双方要共同面对生死、病痛、泪水和欢乐,从中体会医学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2]

(三)反对错误人生观

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观念极易影响同学们产生错误的价值取向,不利于他们选择并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刻思考、分析,并认清这些错误思想和腐朽观念的实质,警惕并自觉抵制不良思潮的侵蚀,树立科学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3]。教学中还可引导学生多多反思自己学医的初衷,时刻铭记医生的神圣天职,避免陷入对金钱、地位等功利主义价值观的追求,教育学生要淡泊名利,精研医术,在服务病患、奉献社会的人生实践中塑造医者良好形象,努力做德高医精的良医。


二、医心不改,筑梦中国

“医心不改,筑梦中国”教学板块与“基础课”教材的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和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内容相对接。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共三节,主要讲述了理想信念的内涵及其重要性;大学生应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及大学生如何实现青春梦想的问题。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共三节,主要讲述了中华民族重精神的优良传统,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改革创新及其时代意义等问题[4]。“中医梦”与“中国梦”一脉相承,通过“医心不改,筑梦中国”这一板块的教学,使中医院校大学生不忘学医初心,坚定理想信念,在实现中医梦的伟大实践中展示才干,让“中医梦”助力“中国梦”。

(一)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

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密切联系。个人理想要与社会发展的方向相一致才可能实现并得到社会认可。另外,社会理想代表着人们的共同利益,它要靠千万人的实践活动来实现[5]。因此,社会理想不仅不排斥个人理想,而且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社会理想并不是虚幻和空洞的,它体现在千百万人一系列的现实生活中。祖国医学是中国独有的珍贵遗产,振兴和发展中医是所有中医人的伟大梦想,“中国梦”必然包含着“中医梦”“中医梦”也带动着“中国梦”。引导学生要坚持个人奋斗目标与国家、民族的奋斗目标相一致,将个人的“中医梦”融入社会的“中国梦”,为“中国梦”凝聚中医力量,并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中医梦”。

(二)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

中国精神是由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有机结合所形成的。此处教学中,教师可引入屠呦呦成功提取青蒿素,并对全球抗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最终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事例作为辅助教学。屠呦呦从发现青蒿素到研制成功,最终获得诺贝尔奖的事例让“中国精神”闪耀世界。她对青蒿素的不懈追求,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悬壶济世”“妙手仁心”,是中国医道“仁”“义”的最好诠释。她在医学实践中查阅大量的古代文献,特别是在东晋名医葛洪的著作中获得灵感,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创新,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也是民族精神的有力彰显。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体现时代特征的精神形式。屠呦呦与团队成员共同探讨,毫无保留地付出,甚至以身试药,经过多年攻关,最终发现了青蒿素。这种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对难关的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正是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国精神支撑屠呦呦完成了对青蒿素研究的不懈追求,她用青蒿孕育了中国精神之花。

(三)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

爱国主义应是每个人都具有的自发的一种政治情绪。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包括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6]。所以,爱国就要爱文化,守护中华传统文化。在“爱祖国的灿烂文化”教学中,教师可以举例介绍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与长远功效,坚定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自信。当代科学家钱学森曾说过:“21世纪,医学的主宰者是中医中药。”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广大医学生要秉承好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担负起实现中医药文化复兴的重任,这不但是促进中医药事业繁荣兴盛的关键,也是爱祖国灿烂文化,即爱国主义的具体体现。


三、仁和精诚,止于至善

“仁和精诚,止于至善”教学板块与“基础课”教材的第四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内容相对接。第四章共三节,主要讲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重大意义;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因、历史底蕴、现实基础和道义力量;以及如何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共四节,主要讲述了道德的本质、功能及作用;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道德的具体内涵;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以及如何践行道德规范,做到知行合一的问题。

2009年7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指出: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为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等理念,即可用“仁和精诚”四字概括[7]。教师可在第四章教学中扩展中医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这是中医院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源。另外,医乃仁术,医学自诞生之日就与道德结下了不解之缘,可把医德教育纳入第五章的道德教学中。《礼记·大学》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综上,确定“仁和精诚,止于至善”为这一板块的教学主题,引导同学们秉承“仁和精诚”的中医理念,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直至达到“至善”的最高境界。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积淀了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和独特优势,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源,也是培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沃土,它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固有之本,具有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殊功能和重要作用[8]。而中医药文化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方法和道德情感的高度概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隐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精神宝库,也是中医学生务必领悟的专业真谛[9]。因此,教师可将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教学中,这是中医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可忽视的强大资源支撑。

(二)职业与职业道德

各行各业都有各自的职业道德,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普遍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医学与道德有着天然联系,医疗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一切医务人员必须时刻自觉地以高尚的医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10]。中国古代的中医名家,无不奉医德为安身立命之道。李时珍于《本草纲目》中道:“夫医之为道,君子用之于卫生,而推之以济世,故称仁术。”唐代大医家孙思邈也用“大医精诚”揭示了真正的中医是高尚的医德与精湛的医术的高度统一,强调了中医的伦理追求[11]。医生是个特殊职业,它服务的对象是病人这个特殊群体,所以这个职业更需要爱心、需要道德。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医患关系。因此,教学中教师还可列举医务工作中的相关事例和典型人物组织学生讨论,加强职业理想和医德医风教育,有针对性的提高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四、以法为本,依法治医

“以法为本,依法治医”教学板块与“基础课”教材的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内容相对接。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共六节,主要讲述了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及运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法治道路;法治思维的含义及养成途径依法行使权力与履行义务等问题。医疗案件是诉讼高发的领域,教师可将医疗卫生类法律案例融入第六章教学内容,在日益增多的医疗纠纷中,引导医学生认真学习法律法规,“以法为本,依法治医”,用法治理性构筑和谐医患关系,维护医疗秩序和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一)依法兴医

法律的运行主要包括立法、守法、执法、司法等环节,这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12]。2016年12月25日,历经两年之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通过审议,并于2017年7月1日正式实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布的这项法律,是我国首部全面、系统体现中医药特点的综合性法律,内容丰富全面,可谓凝聚了社会各界的共识和智慧,将党和国家关于发展中医药的方针政策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将人民群众对于中医药的期盼和要求用法律形式体现出来,对中医药行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13]。教师要引导医学生认真学习、深入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的基本内容,领会中央有关卫生健康事业的大方针,抓住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好时机,为中医药事业的腾飞和发展贡献力量。

(二)依法行医

根据不同标准可对法律部门有相应的划分[14]。教师可在此处教学中引入时下比较典型的“医闹”相关案例进行法律分析,侧重分析我国行政法律制度。“医闹”不但严重影响医院的正常医疗秩序,使医务人员产生畏难情绪,而且还会加剧医患之间的不信任感。2012年颁布的《关于维护医疗机构秩序的通告》,意味着医闹、号贩将受治安处罚甚至被究刑责。还可引入安乐死视同杀人案等案例,侧重分析我国刑事法律制度。安乐死也许在伦理和道德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由于其侵犯了人的基本权利———生命权,因而在合法性上遭到质疑。一些国家认为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如荷兰、比利时等国家对安乐死立法使其合法化。与此相反,一些国家法律认为任何人没有权利去决定患者的生与死,即使医生在道义上想帮助患者缩短其疼痛而实施安乐死,也认定为故意杀人罪[15]。在我国《刑法》中“安乐死”是“帮助自杀”行为,涉嫌故意杀人罪。从安乐死的行为表现来看,实施者一般是具备完全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且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的主体,在主观上明知会提前结束他人生命,还任凭死亡结果的发生;在客观上实施并侵犯了他人的生命权,因而构成故意杀人罪[16]

(三)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

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制教育一直伴随着每个人的学习生涯。对小学生的教育侧重讲法律故事,中学生的教育侧重于法律规范,而对大学生的教育则侧重于法治思维和法治观念的养成。大学生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在学习和生活中逐渐提高法治思维能力,培养法治思维方式。培养法治思维的前提是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医学生除此之外,还应该充分掌握医学伦理、医疗法律法规等与医学相关的知识。教师要使学生意识到,在成为真正的医生之前,医学生还有很多的法律程序要走。无论是到医院工作还是开私人诊所,医学生都必须依据某些法律法规所规定的程序执行。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便是医学生成为医生前必读的一部法律。它的内容包括医师资格的取得、医师执业注册制度、医师执业规则、医师的考核与培训和法律责任等方面,这些内容都是作为一名医生从业前的必读知识。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则是医学生面对医疗事故的指南,帮助医学生处理各种纠纷[17]。教师在此处课堂教学中还有必要拓展医疗纠纷的相关案例,让医学生在思考和分析中将法律知识和自身专业有机融合,进行正确的法律思考,形成法制思维方式,提高法律素质,切身的体会到学习法律知识的实际价值,适应当代医学现实的需要。

通过以上教学板块将中医文化有机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内容,增强了“基础课”教学的针对性、感染力和实效性,为中医药人才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道德基础和法律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0.

[2]李雨蕙.功利主义视角下医学生价值理念的现状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3(01):90-92.

[3][4][5][6][12][1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豆丁网[EB/OL].http://www.docin.com/p-305432075.html.

[7]陈骥.论后现代价值观对中医药在澳洲发展的启示[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04):489-492.

[8]吴潜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来自哪些方面——党建网[EB/OL].http://www.dangjian.cn/djw2016sy/djw2016xxll/201611/t20161117_3890599.shtml,2016-11-17.

[9]凌子平.何彩云.刘霁堂.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探索[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1):57-61.

[10]杨玉芹.吴道显.影响医护人员建立良好医德的心理因素[J].卫生职业教育.2012(18):134-135.

[11]赵亭.张宗明.加强医德教育.提高中医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02):84-86.[13]中医药有了法律保障——新华网[EB/OL].ht-tp://www.xinhuanet.com/health/2016-12/26/c_1120184624.htm.2016-12-26.

[15]范冀.针对中医院校开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法思考[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03):79-80.

[16]王志中.医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特色资源运用研究(基础卷)[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3:92-93.238-239.

[17]钟民将.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卫生法律法规课程中的应用[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4(01):55-56.

本文原载于《现代教育科学》2019年1月第1期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