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关于开展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2023...
关于开展中华职教社、职教学会2023年度...
关于开展学校2023年度教育教学改革课题...
关于开展2023年度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
关于开展2023年度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
关于开展2023年度长春中医药大学高等教...
关于面向校内选聘高等教育研究兼职研究...
文章内容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马辉:对“战疫”中高校教师网络授课“课程思政”的反思
2022-12-29 15:00  

王昕晔


要:新冠状病毒疫情期间,大学生居家学习自由度过大、心理波动频繁、网络舆情错综复杂、娱乐快餐“蚕噬”生命……教育“战疫”形势下,网络授课的课程思政,可以成为高校课程思政的新的突破口和领域。如何帮助大学生解答思想困惑、价值困惑、学习困惑、情感困惑,激发在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为社会安全居家生活学习、为国家学习、为民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帮助大学生在审视自身和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中,明确自身价值和社会定位,是新时期课程思政网络化的新命题。

关键词:课程思政;网络学习;高等教育;新冠状病毒疫情

面对疫情,无数医务人员、冲锋陷阵、舍生取义,令人敬仰,作为高校教师,抗疫战斗就是网络授课。居家学习自由度过大,疫情期间心理波动,网络舆情错综复杂,娱乐快餐“吞噬”生命……“战疫”新形势下,如何将手中的教育工作高效、优质的完成,实现“停课不停学”的任务目标,向党和人民交上教育工作者“战疫”斗争的满意答卷,其重要保障就是要充分践行网络授课中的课程思政。

一、相关概念

(一)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最早是由上海市委、市政府于2014年提出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习总书记全方面地诠释了课程思政的概念。总的说来,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课程思政是打破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的有效途径,将习近平“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贯彻到高校课堂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之中,就是课程思政的核心目标和精神内核。

(二)网络课程思政的内涵

当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肆虐时,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被打乱,各大中小学开学时间延期,“停课不停学”的网络学习成了老师与学生新挑战,运用新媒体信息技术提升思想政治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实效性,成为了一个新时代的特殊命题。以互联网为基础技术手段、居家的网络授课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特征。大数据时代,互联网与各种传统行业、领域进行深度融汇,形成新的发展生态和特征,以互联网为途径成为各个领域新的增长契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领域必将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建构“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的观念更新意义和理论-实践意义。

运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信息技术,使教育活动鲜活起来,不断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结合疫情时期特征,不断更新居家学习的新的技术手段和形式,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就是网络课程思政的时代特征和内涵。

疫情之下,网络时代,课程思政教育必然要重视审视教育的新形势下的重要领域——网络教育阵地。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充斥着瞬息万变的大数据,思维模式不断更迭,与此同时,全球化带来经济模式的重大变革,在巨大的文化冲击与融合下,大学生面临各种诱惑,产生诸多困惑。网络这把“双刃剑”,获取信息便捷的另一面是网络舆情纷繁复杂、社会热点层出不穷。如何在海量信息中正视听、准确辨别社会问题,是当代大学生面临的新挑战。“停课不停学”的教育方式,具备网络时代的特殊的教育特征,既要求坚持传统内容,同时更要结合现代形式,为了更好地践行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的基本任务,有效实现教育目标,使网络学习具有时效性,让教育教学更加符合学生发展需求,必须不断探索,将互联网与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二、“战疫”中网络课程思政建设的新挑战

疫情期间,和中小学生教育中家长的统筹和安排为主导不同,高校学生具有高度的自由性,不可控性。其带来的一系列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学习正常秩序打乱,规划价值目标缺失。由于疫情影响,正常的学习规划不能顺利进行,不能参加相关课程辅导、考试、实践等教育活动,很多在校学生对学习目标和具体规划不能实现,心存忧虑,毕业生对未来就业规划受到疫情带来影响和冲击,感到迷茫。

(二)网络学习监管性差,考验大学生自制力。疫情期间,网络授课的课程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个人的自制力。网络学习的开放性强,自由度高,课前学习和课后学习的监管度不高,教师课中交互性时长和教师讲授时长配比不好掌握,这都对整体教学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三)网络舆情错综复杂,娱乐快餐“吞噬”生命。网络资源是双刃剑,海量资源和大数据的背后,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的各种信息,各种价值观、思维逻辑的碰撞影响着,甚至误导着青年人的思想。特别是娱乐快餐文化,其中参杂大量缺乏文化底蕴、逻辑架构混乱、内容粗俗低劣、媚俗大众、是非不分的垃圾文化信息,毒害着大学生精神,浪费宝贵的青春时光,简直就是“吞噬”生命。

(四)“疫情期间”的心理问题。长时间的居家生活、对疫情的恐惧,缺乏社会交往和作息时间不规律,都极易引起心理上的抑郁和焦虑,致使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和动力,严重影响学习效果。

三、“战疫”下高校教师网络授课中课程思政的反思

教育是人文的,是“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树人工程。人是一切知识的载体,世界观、价值观、思维逻辑、理解力和情绪控制等,都是知识输入与输出的关键,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改造世界的要素。“战疫”下高校教师网络授课中课程思政,就是要在特殊时期的新形势下,面对新的挑战,结合网络授课的特点,帮助学生解答思想困惑、价值困惑、学习困惑、情感困惑,激发其为国家学习、为民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帮助其在创造社会价值过程中明确自身价值和社会定位。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树立学生“战疫”平凡英雄主义

教学设计上,案例导入、引用可以采取和“战疫”有关的正面事例,适当引入英雄人物和事迹。比如,我校校长冷向阳带队附属医院“逆行者”白衣战士的支援武汉的英勇事迹。身边的事例比网络新闻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也增强了学生爱校、爱专业的思想。于此同时,树立平凡英雄主义观念,作为学生,能做志愿者是一种奉献,严格居家隔离、“战疫”期间克服困难、坚持认真学习,积累将来服务社会的本领,也是平凡的英雄,明确学习的使命感,增强原动力。

例如,诠释“平凡英雄在坚持上,坚持理想信念、坚持学习锻炼、坚持克服困难、坚持居家隔离……”,将概念化因素事实化,在学生身上找到闪光点,树立自信,阳光教育。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大”“小”结合

网络授课在教学观念、教学习惯等方面都需要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转变与适应过程,教学效果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配合。网络授课的效果没有传统课堂直观,网络作业也具有一定检验的局限性,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大”“小”结合,通过多种形式“润物无声”。

所谓“虚”“实”结合,就是教学质量反馈既有作业、测验等统一规范的打分制评测,又有开放性讨论、聊天区互动、分组互问等观察记录的隐性评测;所谓“动”“静”结合,既有固定的程序模式“预习——线上课——复习作业”,形成固定学习习惯,又有根据授课效果、学生反馈、同行借鉴、培训学习,不断动态的调整和变化课程设计、授课形式、引入时事内容、适度引用潮流语言和形式等,和学生产生共情,而后共鸣;所谓“大”“小”结合,就是帮助学生分解目标,科学规划,“战疫”时期网络授课学情分析更要求个体化、差异化对待,细致入微分解可实现分级目标,鼓励学生完成自定目标,催生自我意识觉醒,更有信心、更科学的进行自主学习。

(三)在老“三观”的基础上,树立大学生网络生活的“新三观”——“创造观”“时间观”“审美观”

“三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石,当前网络时代,“战疫”居家学习的新形势,课程思政的与时俱进,要求树立大学生网络生活的“新三观”。

鼓励创新的“创造观”。“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快速、创新、多赢、平等性、交互性和开放性构成了网络时代的最主要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互联网无处不在、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对大学生创新型人格的塑造有一定的正面积极的影响作用。根据网络时代的鲜明的特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给予一些开放选择,互动中鼓励不同声音,开发不同的方式,适当留时给学生自主设计和表达,都是形成有利于大学生创新人格形成的有利举措。

适度高效的“时间观”。教师在网络课程思政设计时,也要充分考虑对学生时间管理的方式和方法,其中学习任务的总量、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学习活动的设计方案、规范准则与管理反馈的全过程,都要考虑大学生作为学习者对时间的承受能力,方案的可执行性程度;其次,要具体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如何利用效率最高的空闲时间学习,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规划时间等时间管理的方法;最后,检验学习成果,注重学习的时效性。

主流的“审美观”。“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政治、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当代大学生在追求美的时候,常常缺少辨析能力、不具备抵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不知道自己真正欣赏什么、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表达自我,盲目跟风,一时之间,陷入快餐文化不能自拔。

短视频等快餐文化之所以流行广、影响力大,是有着诸多发展优势的。据访谈,短视频等快餐文化的趣味性很强,传播渠道非常多,内容更新快、表达形式多种多样、传递的内容丰富、数量大领域广、文字画面简单易懂,颇受大学生青睐。高校教师应该深入了解网络学情、因势利导,采取合理方式利用快餐文化吸引注意力的技巧、生动有趣的表达和载体、易于接受的风格等,运用互联网技术强化对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有效利用高校丰富的各种教育资源,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学素养和人文情怀,合理用而不沉迷,适时推送主流媒体、官方网站的真实信息,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导到获取信息和学习工具的使用上来。居家网络学习,通过学习通等有效载体,提供电子教材、PPT、视频、案例等学习资源,大学生可以在网络平台中与他人交流学习经验,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实时共享的优势,在交流中不断体验自我价值实现,实现教育目标实现的良性循环。

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主科学管理情绪,健康身心。

1.观念上——正确认识

首先明确,在当下阶段,学生出现负面情绪是十分正常的现象(但是明确,如果负面情绪过于严重无法排解,还是应主动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心理方面出现问题和身体上的感冒等常见疾病并无本质上的区别,是可认知、可转化、可解决的。心理问题的自知性,是解决问题的一把钥匙。

2.行动上——积极性培养

在居家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从日常小事中不断发现乐趣,鼓励尝试新鲜事物,引导学生多看到生活的积极面,多为未来做计划,树立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结合。建议学生保障充足睡眠、保证作息规律,合理安排日常生活和学习,健康饮食,加强锻炼,劳逸结合,保持良好情绪。

3.方法上——可行性建议

很多学生居家期间的心理焦虑,来源于与家人的关系,应提醒学生注意长期居家隔离的情况下,积极妥善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据调研,居家学习期,大学生与家人关系成为最大情感困扰。长期连续时间与身边人朝夕相处,可能会出现关系的磨损,造成焦虑和困扰,这时,教师可以适时传授一些沟通技巧,例如,认真倾听感受,鼓励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而不是指责,做到积极交流,耐心倾听,充分理解。

或者,采取积极心理疗法,情绪日记、放松呼吸训练、正念减压、积极的自我陈述等,也可以适当安排一些独处时间,有助于保持心情愉悦。

综上,高校课程思政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致力于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大学生树立网络学习、生活的“新三观”,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主科学管理情绪,健康身心是当前课程思政践行的必然要求。“战疫”中,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了空前的凝聚力、行动力,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也是灵魂的塑造者,新时期承担着更高的责任。网络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思想阵地,面对机遇和挑战,教育者在实践中要不断反思,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1]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10-14.

[2]周利方,沈全.“课程思政”运行机制与途径拓展探索[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9(6):69-71.

[3]吴磊,谢璨夷.协同治理视域下课程思政的价值意涵、实践困境与推进路径[J].教育评论,2020(4):120-124.

[4]邓秋柳,邓秋枝.探析启发式教学法在“社会保障学”课程思政改革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20(17):275-276.

[5]铁铮.疫情之下——高等教育变革[J].北京教育(高教),2020(3):1-4.

[6]吴小英.微时代视阈中高校网络德育困境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0):84-86.


本文原载于《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