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关于开展学校2023年度教育教学改革课题...
关于开展2023年度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
关于开展2023年度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
关于开展2023年度长春中医药大学高等教...
关于面向校内选聘高等教育研究兼职研究...
关于转发《关于做好2023年度全国教育科...
关于组织开展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
文章内容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行业特色高校如何培养后劲足的本科人才
2016-04-21 12:07 李巧针  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顾名思义,行业特色高校是指以某一行业为依托而形成的具有鲜明学科特色的高校。它们多是1952年国家院系调整时由综合性大学的院系分离而逐步发展壮大的,涉及地质、矿产、医药、农业、林业、政法、水利、电力、财经、通信、化工、建筑、交通等多个领域。近几十年来,此类高校为行业的发展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也形成了鲜明、稳定的办学类型、学科特点与服务面向。不过,由于历史传统的原因和行业特色高校发展的惯性,此类高校的毕业生普遍存在着“上手快但后劲不足”的问题。时至今日,“后劲不足”仍然是行业特色高校毕业生的标签之一。那么,在行业特色高校如何才能培养出“后劲足”的本科人才呢?

一 “上手快”和“后劲足”的解读

在国家倡导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大环境下,以及各大学普遍重视就业率的大背景中,培养“上手快”的毕业生既是行业特色高校的优势,也是一个现实的选择。“上手快”意味着学生的专业知识比较扎实、专业技能比较熟练。这与此类高校相对集中的学科群特色以及与行业之间的联系密不可分。无论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还是在专业技能的获得上,此类高校由于实习单位、实训项目多,而且与业界的人脉资源较为丰富,因此,无论在大学的课程学习,还是在行业的实践实习中,行业特色高校的学生们相较而言更有机会接触到行业中的杰出人才或领军人物,有他们的经验传授和方向引导,学生们“上手快”是必然的。  

上手快“上手快”是高校人才培养环节必需加以重视的,因为“上手快”的学生在就业时能轻而易举地显现出其优势,所以,“上手快”的毕业生自然更容易找到工作。

后劲足“后劲足”意味着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工作一段时间后能够独挡一面,独立甚至创造性地完成自己的任务。

另外,当今时代,工作变换的机率大增,“后劲足”的人才在遇到工作变换时往往能够灵活地适应环境的变化,迅速调整自己的状态,甚至能在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去甚远的工作中抓住机会,一边学习,一边积累经验,最终突破自己,实现自身的价值。 

由于行业特色高校重视学生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此类学校的毕业生“上手快”,就业率高,社会声誉好。但从长期来看,当用人单位意识到从业者后劲不足的问题后,必然反过来影响对毕业生的评价,最终也会影响学校的社会声誉。当然,如果学生仅仅“后劲足”,但短期内不能胜任工作则谈不上就业能力,也不是学校人才培养所追求的目标。“上手快”和“后劲足”两者兼备,才是行业特色高校培养的较为理想的本科人才。 

二“后劲足”的本科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首先,具备扎实和宽厚的基础知识。学生无论来自哪个学院,学何种专业,都必须具备扎实和宽厚的基础知识。这些基础知识不仅包括专业基础知识,还包括诸如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各学科的基本原理,以及这些学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有了扎实和宽厚的基础知识的积累和铺垫,毕业生们才有可能在工作中融会贯通,从多个学科的角度考虑问题,并能迅速适应工作变换的角色和环境。 

其次,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知道如何学习的能力,是个体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获得知识和信息,并将新获得的知识和信息融入已有的知识,从而改变和更新已有知识及知识结构的能力。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竞争力的高低,一个人的发展后劲也通常源自于他有能力比别人学习得更多更快。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的人通常对不了解的事物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他们不仅会在学校中学习,还会在生活中学习,以及在工作中学习。 

第三,具备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质疑、批判和反思是创新的前提,没有质疑和批判就没有创新。毕业生如果只知道亦步亦趋、人云亦云地跟着大流走,断然是没有任何潜力和后劲可言的,只能是稀里糊涂、勉勉强强地履行日常的不甚要紧的工作职责而已。在工作中突遇变化时,或者在遇到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时,这些人往往表现得犹疑不决,畏首畏尾。只有具备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才会敢于接手挑战性的任务,才会敢于突破常规和思维惯式。他们会密切关注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最终开拓出新天地。 

第四,具备社会责任感。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任何人脱离了社会都不可能生存和发展,更不可能成就任何事业。大学生是高等教育机构为社会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他们具不具备强烈而牢固的社会责任感,不仅关系个体理想信念的实践,更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密切相关。一个不了解关心社会,不能体察别人的感受的人,不可能在未来的工作中走得长远。一个人只有把个人利益融入社会集体利益之中,树立为人民和社会服务的信念,积极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才可能高度负责地对待自己的工作,才可能在工作中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第五,具备团队合作精神。现代社会的职业分工越来越细,个人的能力再强、工作做得再出色,也需要别人的支持和配合。而且,很多的复杂问题,也需要多个小组、多个部门,甚至多个行业的联合攻关才可以解决。现在,一个人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在工作中越来越需要集体的合作。所以,作为后劲足的人才,一定是具备团队合作精神的,即善于沟通和协调,尊重和包容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信任别人的能力。只有融入到团队,在与他人的合作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成为工作中举足轻重的一环。 

三 行业特色高校如何培养后劲足的本科人才

“后劲足”的人才培养是一个综合的、长期的过程

虽然“后劲足”的人才不是仅仅本科四年教育就能培养出来的,但四年的大学教育对于一个人成长来说非常关键,因为它是连接学校教育和工作岗位的纽带和通道。为培养“后劲足”的人才,行业特色高校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进行整体改革,以下几个方面尤其要加以考虑。 

1.更新人才培养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大格局、大胸怀的人才

人才培养理念是人才培养过程及培养目标的理性认识与理想追求,它不是一成不变的。现在不少学生一进入大学就开始为将来就业做准备,他所做的一切包括选课、实习、入党、参加社会活动等都是为就业这唯一的目标服务,结果正如北大的钱理群教授所认为的,现在大学教育培养的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以忠诚的姿态掩饰自身的目的,最后顺理成章、毫无破绽地达到自己的目的。虽然并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如此,但至少反映了部分现实。对于大学来讲,为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抛弃“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更新人才培养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大格局和大胸怀的人才。因为这样的人才会放眼长远,顾全局、识大体,不仅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力展宏图,而且还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体察人民的心声和疾苦,尽己所能为社会变得更好而努力。在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有冲突的时候,他们往往能以社会利益为重。虽然行业特色高校主要培养行业中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但毕业生要具有发展后劲,要做到行业内的领军与翘楚,就必须具有大的格局观和大的胸怀。这也是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所必备的素质。 

2.开展课程体系改革,以通识教育理念为主导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起源于古希腊的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  

近几十年来,作为一种教育理念越来越被我国大学所认识和接受。由于通识教育的内涵十分丰富而复杂,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展,因此,至今对通识教育还没有一个公认的、规范性的表述。不过,大家都普遍认同的是,通识教育不仅仅关注不同学科知识的相互融通,还关心人性的发展和培育,注重发展学生个性以及对人生意义和社会价值的理解。作为学科分布上相对集中的行业特色高校来说,尤其应该把通识教育理念贯穿在本科课程体系中,既包括专业课课程体系,也包括选修课课程体系,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具有过硬的专业本领,还要有宽厚的多学科、甚至交叉学科的知识储备;另外,通识教育理念主导的课程体系还会帮助学生形成独立的完整人格,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对人生意义和社会价值的感悟和理解。这在当前职业变换频繁的环境下尤为重要。 

3.开展教学方式改革,重视以探讨式学习在课堂上的运用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和MOOC教育的兴起,在我国大力倡导“互联网+”的教育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需要改革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更多地运用研讨式的教学。研讨式教学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然后师生共同查找资料,研究、讨论、实践、探索,提出解决问题办法的方式。研讨式教学具体包括阅读自讲式、讨论式、启发式、专题式、课题制式、案例和讲授式等。因为研讨式教学主要以“导”为主,通过有思考价值的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学生自主地表达见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等。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还有助于学生思维方式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只有这样,在毕业生进入到工作领域后,他才可能独立自主地思考、研究与探索,与团队一起共攻难题,直到最终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4.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传统行业特色高校培养的人才比较注重实用性,学科也以理、工以及实用性较强的社会科学学科为主,而在基础学科和人文学科,尤其是人文基础学科上存在着先天的不足。近些年来,很多行业特色高校也大力加强学科建设,增加了一些人文基础学科,但与传统的综合性大学相比,人文基础学科仍是其“软肋”。当然,不是说人文基础学科薄弱的高校其学生的人文素养就差,而是说此类高校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资源较为缺乏,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难度相对更大。人文素养教育虽然对于学生就业没有直接的帮助,但它能够帮助学生更深邃地认识自身和外部世界,也能让学生更深切地体察生活之意义。所以,尤其在急功近利、实用主义思想盛行的当下,人文素养教育对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为此,行业特色高校要通过各种形式、利用各种渠道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培养他们的自信、意志力、团队精神、敬业精神、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等,使他们具备健全的人格以及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人文精神。只有这样,他们才可能胜任未来复杂的工作环境,成为有发展潜力和后劲的人才。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

大学校园文化作为一种软性的力量,对于人才培养具有潜在而深远的影响,为此要加强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对于文化底蕴不是十分深厚的行业特色高校来讲更是如此。  

人的社会责任是社会对个人的一种规定和使命,是社会对每个公民的必然要求。对于知识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大学生群体来讲,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他们进入社会之前的必修课。为此,学校可以通过理想信念教育,使学生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到社会理想中去;通过组织对社会热点的讨论,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和探究的习惯,保持对社会问题的敏感性;通过组织“三下乡”、青年志愿者活动、扶贫帮困活动等,引导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以此磨练其意志,砥砺其品格……总之,学校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其对书本知识和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让他们在实践中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学生在校园文化的氛围中不断熏陶渐染,逐步形成习惯,自然未来在工作中也会保持强烈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而这正是毕业生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在国家推进“双一流”建设的战略指导下,各大学都为“双一流”建设摩拳擦掌。近日,教育部又专门强调将一流本科教育纳入“双一流”建设方案,相信各高校必定会掀起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热潮。这个“一流”,不是标准一致的、统一的“一流”,而是不同类型的“一流”,具有特色的“一流”。这对于行业特色高校来说,是非常难得的机遇,因为行业特色高校传统上非常重视本科教育,并为行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本科人才。一流本科教育必然要求培养一流的本科人才,而“上手快且后劲足”的人才是行业特色高校对于一流本科人才最具特色的阐释和证明。

原文刊载于《中国社会科学网》、教育之弦官方微信 2016年4月20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