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更加体现学科特色
“科学研究水平”下设“科研成果”、“科研获奖”和“科研项目”三个指标,并在艺术、建筑等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设置“创作表演”与“建筑设计”指标,体现学科特色。
2.重点优化科研成效评价
克服“纯客观”评价缺陷,坚持“主观与客观、国内与国外、规模与质量”三结合的学术论文评价方式。分别与汤森路透、中国知网、CSCD、CSSCI 等机构进行研讨,改进论文评价方法,“学术论文质量”采用“三结合”评价组合。
一是坚持质量与数量相结合,采用代表性论文,在“比总量”与“比人均”之间找到平衡点;
二是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结合,通过统计“中国版 ESI 高被引论文”(自然科学学科)或“A 类期刊论文”(人文社会学科)进行客观评价,并通过“代表性论文”进行专家主观评价;
三是坚持国内与国外相结合,要求代表性论文数和“A 类期刊论文”中,应包含一定比例的中文期刊。
3.增加科研成果评价的中国元素
建立更科学的“中国版 ESI 高被引论文”(自然科学学科)和人文社会学科我国自主的“A 类期刊”(人文社会学科)评价体系,树立中国论文评价的国际地位。
其中A类期刊是由汤森路透、爱思唯尔、CNKI、CSSCI、CSCD根据科学计量学方法遴选产生初步名单,面向全国万余名博导进行网络投票,最终由相关学科评议组进行投票确定的。
4.更加鼓励跨学科研究成果
坚持“归属度”方法,科学评价“跨学科成果”,鼓励学科交叉合作,鼓励协同发展,促进产出高水平成果。
5.首次将教材编写列入科研成果
主要是为了落实教育部加强教材建设的意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高质量教材编写,促进学科基础建设质量提升。
原文刊载于 高校教育管理官方微信 2016年5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