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关于开展学校2023年度教育教学改革课题...
关于开展2023年度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
关于开展2023年度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
关于开展2023年度长春中医药大学高等教...
关于面向校内选聘高等教育研究兼职研究...
关于转发《关于做好2023年度全国教育科...
关于组织开展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
文章内容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青年学者兴,则中国学术兴”——让青年学者“守望理想”
2016-05-19 19:04 张惠娟  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新闻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

日前,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的2015年度中国人文社科最具影响力青年学者颁奖典礼暨大数据时代下的青年人才培养论坛上,来自14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近百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100名青年学者脱颖而出,青年人才的现状及发展问题再次引起社会关注。

青年学者兴,则中国学术兴。如何为青年人才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让青年学者在人生最具创造力的“黄金期”有所建树?成为这个五四青年节思考的话题。

再问“青椒”之惑

“心有多高,就能够飞多高。对于年轻人来说,努力、勤奋、理想非常重要,但是平台对我们也很重要。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如果没有平台,我们是飞不起来的。”日前,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的2015年度中国人文社科最具影响力青年学者颁奖典礼上,获奖者代表、华东师大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徐国庆的一句获奖感言道出当下青年学者们的内心渴望。  

“据教育部2014年发布的一项2013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高等院校的专任教师150万人,其中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到了72%,这一部分人员,在网上被戏称为‘青椒’,他们既要搞科研,为学术研究添砖加瓦,同时还要承担着教学育人的重任,承担着知识传播的职责。但是他们的生活待遇、生活环境和职称评审面临着诸多困难,处境尴尬。”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用一组数据反映当下青年学者发展的困境。他说,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价值日益多元的今天,哲学社会科学在整个社会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目前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特别是青年人才的成长和培养现状,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能令人满意的地方。

“年轻的学者最缺什么?第一个最缺钱,第二个缺激情。”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胡翼青的“大实话”,印证了魏玉山院长的担忧。像胡翼青一样,从生命周期的角度来说,年轻学者正处于物质压力最大的时候。“像我们南京大学的年轻学者,如果勤勤恳恳工作一年,大概能买一个1.5平方米的房子。”胡翼青调侃,另外,“他们还面临着学科评估的巨大精神压力。”“现在,学校把论文指标都分配到院系,而年轻学者是生产论文的主力军,拼的是量的突破。”胡翼青坦言,假如一位教师和学校签了六年的合同,如果他不能在六年时间内完成规定数量的论文指标,就可能面临下岗的风险。  

“如果把学术当做谋生的工具,发文章拿课题都是为了完成任务,对学术本身毫无激情毫无热情是很可怕的。”胡翼青表示这种物质导向的生存环境,对现在青年学者的成长极其不利。“教授评上了,院长当上了,该拿的课题都拿到了……这一辈子最好的光阴就拿去做量化指标了。剩下来的时间就开始进入养老的阶段了,这样一种畸形的现象,确实到了需要去反思和探讨的时候了。”胡翼青呼吁。  

大师,从青年学者中长成

“社会呼唤大师的出现,却忘记了大师也是从青年学者成长起来的。”针对青年学者的“困惑”,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主任武宝瑞发自肺腑呼唤:青年学者兴,则中国学术兴。他希望社会关注青年学者,在人文社科领域评选出一大批具有高水平科研能力、并在研究领域内产生较大影响的优秀青年学者,鼓舞广大青年学者积极从事科学研究。  

“如果规定只有高端头衔的学者才能领衔重要研究、才能主持大课题、大项目,那么大多数诺奖等重大成果就不会问世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刘益东呼吁我们要打破束缚,为青年人提供主持课题的平台和展示才华的机会。  

刘益东在平时的工作中,主持研究了一项特别有意思的调研。他研究了最近20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经济学奖的共计188位科学家在开始进行诺奖成果研究时的职称情况。统计数据让他惊讶:63%的科学家起初进行诺奖成果研究时的职称或者头衔只是博士、博士后、讲师或工程师,副教授及以下职称的学者占75%,院士只占2.1%。“如何准确及时地甄选学术带头人,如何让青年领军人才及时胜出并充分发挥作用,是中国学术繁荣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能够顺利实施的关键。调研数据也让我们坚信:不能以学历、头衔论英雄。”刘益东说。  

“自古英雄出少年,青年学者强,则中国学术强。青年学者兴,则中国学术兴。学问是天下之功器,青年学者应该有一种社会责任的担当意识,治学首先要传承,这种传承既要认真研究学术经典,也要认真地思索我们前辈学者的知识。”胡翼青希望青年学者认真面对这个时代真正的问题,并做出一种创新性的探索,这些问题都需要社会各方面有一种合力的解决。在这样一个纷繁复杂的时代,我们面临着各种的诱惑,如何能在各种多元化的选择和诱惑之中,坚守我们学术研究的定力,可能是把学术作为事业成长的一个很关键的要素。只有这样,才可能在我们的学术研究中去彰显学术对于一个民族的思想文化和政治经济,这种繁荣发展所应当具有的那种重大的社会效应。  

大数据时代,青年人才的机遇

“我们在网站搜关键词时,有时会发现,一个议题之下会搜索出几千篇文章,内容质量良莠不齐,有的是社会热词代替了学术热词。”胡翼青坦言,现在学界陷入了大数据下的一种迷茫状态,他呼吁形成一种遴选好文章和好学术成果的机制,形成一个评选经典论文的数据库。  

而大数据的时代背景,让这种愿望成为可能。

“新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某种程度上也颠覆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范式。传统意义上的学术资源获取和学术研究活动,已经进入了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新时代。”武宝瑞表示,为促进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遴选激励一批高水平、影响大的优秀学术带头人,在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的指导下,“壹学者”联合百度学术共同举办了2015年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最具影响力青年学者评选活动,为获奖青年学者和其他成就卓著的青年学者搭建个人社区平台,组建青年学者智库,着力传播青年学者的学术成果,提升青年学者个人影响力,充分调动鼓舞广大青年学者,积极从事科学研究。“我们希望众多的青年学者以取得学术成就为荣,以推动繁荣学术为智。”  

“由于学术专业极强,所以在学术界的评选不是伯乐选千里马,而是‘大千里马’选‘小千里马’,成名‘千里马’选尚未成名的‘千里马’。”基于多年的观察实践,刘益东做了《开放式评价:替代同行评价的新方案》的论文研究。他提出用开放式评价法精准及时地甄别杰出的青年学者,让他们成为实现前沿突破的学术带头人。开放式评价的人员由三部分组成,同行专家、评估专家及外面的其他专家。评估专家负责规范认定,同行专家是挑错误。开放式评价的核心是规范确认,“避免主管性。”“开放透明公平竞争,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和开放评价使得无论是‘海归’还是‘土鳖’,无论是否名校毕业,一律是成果面前人人平等,越公平越有效。”  

“青年学者是继承者和发展者,要继承老学者的传统,同时也是社会的攻坚力量。”著名哲学家、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客座讲座教授成中英认为,新兴的大数据技术为青年人才的成长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也为学术发展带来了革新的力量。在他看来,重视后备人才的培养,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对青年学者的支持力度,培养出新一代优秀学科带头人,让青年学者怀揣学术之理想,已成为学术界的当务之急。  

原文刊载于 中国高等教育官方微信 2016年5月19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