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上午,第三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第六分论坛“中欧交流合作国际论坛”在嵖岈山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项目主任Dr. Eberhard Trowe,德国吕贝克应用科学大学教授、浙江科技学院中德工程师学院德方院长 Frank.H.Kemper,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Thomas Schmidt-Doerr,德国BSK国际教育机构(BSK International)亚洲事务执行总裁Kai Arne Fiedler, 荷兰海牙应用科学大学教授Robert Van Kan,英国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中国)首席执行官Chirs Brown分别作专题报告,来自国内外的近200位嘉宾参加分论坛。浙江科技学院副院长郑友取主持论坛。
Dr. Eberhard Trowe作了“具有挑战性的转型——通过能力提升支持中国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专题报告,指出应用技术大学应成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应为企业的需求提供解决方案,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竞争。Frank.H.Kemper在“科技与工业的合作—德国成功之路对中国的借鉴”专题报告中指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发二者不可割裂,研究型大学和应用型大学之间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应用技术大学是推动科学与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渠道。Thomas Schmidt-Doerr 作了“专业知识与工作场所培训的融合”专题报告,指出中国的应用技术大学可参照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模式与本地大企业结盟,通过有效的合作模式缩短生产线和大学课堂的距离。Kai Arne Fiedler作了“专业知识与工作场所培训的融合”专题报告,强调德国工业4.0应与中国制造2025携手,持续开拓和深化工程项目合作,为两国重大战略的实施储备人才。Kai Robert Van Kan作了“知识的应用在社会创新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专题报告,指出荷兰通过国家政策、教学设计、校企合作、学生国内实习、学生海外实习五个步骤,实现了应用技术大学与产业界在整个体系上的深度融合。Chirs Brown在“英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及推广经验分享”专题报告中介绍了英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强调中国教育应在坚持本国特色的基础上嵌入英国等欧洲国家的先进理念,从而形成良好的国际合作伙伴关系。
参会嘉宾表示,中欧交流合作国际论坛选题新颖、内容务实,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热点难点问题高度契合,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并为地方高校在推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提供了宝贵的案例参考。
原文刊载于 教育之弦官方微信 2016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