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关于开展学校2023年度教育教学改革课题...
关于开展2023年度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
关于开展2023年度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
关于开展2023年度长春中医药大学高等教...
关于面向校内选聘高等教育研究兼职研究...
关于转发《关于做好2023年度全国教育科...
关于组织开展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
文章内容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基于学生发展目标下的大学公共环境构建
2016-05-28 22:23 郭玉(北方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  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 大学生呈现出年龄成年而心理未成年的心理晚熟特征。

☞ 通过公开化、仪式型、契约性质的环境建设,打造出对个体向好性引导的环境。

☞ 大学生培养过程中,也要根据不同目标以及个体的不同需要给予选择性激励。

人总是看到局部的环境,人的自我和这个局部环境发生相互影响,逐渐形成了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对个人的看法,称之为自我意识。这个“自我”有一部分是被我们察觉的,有一部分是不被我们察觉的,后者被称为“内隐自我”。人们通常总是被内隐自我指挥,有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内隐自我也依赖于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至少要在大学校园生活四年的时间,大学校园的公共环境对于个体的成长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大学需要通过公共环境氛围的营造,对大学生的成长进行引导和影响。  

公共环境构建的三个层级要素

公共环境是指群体公有的环境。大学校园中的公共环境一般指大学中为全体学生共有的物质和非物质要素的总和。大学教育对象的稳定性、个体发展的可能性,以及不同学校学生的群体差异性是公共环境构建的出发点,这个出发点存在着具有递进关系的三个层级要素。  

1大学生群体的共性特点是第一层要素

大学阶段的学生年龄普遍处于17-23岁,属于青春期后期,正是人的社会化发展的高峰阶段,通常表现出一定的共性特点。一是追求自我和个性发展。他们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强调自我满足,关注自我需求,追求自我发展。而相对来说,集体主义观念较为薄弱,一定程度上缺乏集体荣誉感和奉献精神。二是开放性强,喜欢挑战和改变。信息化和网络化的社会生活方便大学生接触海量信息、学习更加多元的知识,因此他们更加开放,对社会的了解更加丰富。但同时,获取信息方式的个体化使得他们对于他人的接纳程度和包容性略显不足。三是心理晚熟。大部分大学生年满18岁,虽然是成年人,但受家庭环境、个人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影响,对于社会问题的认识、自我认识、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等方面还不能很好地按照社会化要求进行,呈现出年龄成年而心理未成年的心理晚熟特征。  

大学生自我成长的可引导性是第二层要素

大学生自我成长的引导方式通常有三种:一是通过榜样力量示范带动;二是通过情感驱动、利益拉动的从众效应引发;三是通过公开的仪式或承诺提升个人成就动机来激发。 

研究认为,人们在现实生活及媒体中看到的东西决定了我们的行为。因此谁控制了社会榜样,谁就控制了行为。人们的学习会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特别是受到与自我成长相关的示范事物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公共环境的构建,不断推出一系列榜样力量,作为整个公共环境建设的引领者,从而拉动整体的环境氛围。 

从众心理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通常人们因为有担心偏离集体的心理,所以大部分时候要和他人保持一致。因此公共环境构建时可以通过情感驱动、利益拉动等方式,引发整体环境创设出积极向上的氛围,再利用从众心理,使大家因环境而产生一定的积极行为。 

公共环境中的个体因为有社会赞许性的心理需要,因此通常都是向好行为更多。比如人们都会在公共环境中试图证明自己优秀强大。因此,公共环境构建中,要尽量通过公开化、仪式型、契约性质的环境建设,打造出对个体向好性引导的环境

3问题导向的群体针对性是第三层要素

公共环境的构建需要以问题解决为导向,通过公共环境中的各个环境要素构建,引导学生明确自身定位,激发学生自我内生动力。 

北京市属普通高校的生源有些较为明显的共性特征。例如,与“985”和“211”院校的学生相比,市属院校的学生在自我激励、自我约束方面的能力要略微差一些。这种动力不足、有待觉醒的心理特征,反而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公共环境构建的四条基本路径

公共环境构建的目标是希望聚焦学生的注意力,让大家都关注于公共环境构建的核心层面——通过环境引导学生学习知识、享受大学的福利,从而达到长身体、长知识、长才干的目的。公共环境构建的基本路径可以从传播语境、关键时刻、集体行动、激励措施四个方面来创设。 

1创设社会化、时尚化传播语境,拉进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社会化传播突出非权力影响力的发挥、去格式化的运行方式和时尚的语境表达。在公共环境构建中,学校要充分考虑年轻一代的语境特征,通过新奇、简洁、网络化、自由化的语言词汇,来表达主流价值观倡导的意义,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校园正能量。在传播手段上,需要运用新媒体平台加强宣传和教育,以有意义、有意思作为传播的指导理念,通过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有效影响青年学生。 

2抓住关键时刻,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一般认为,大学新生入学的前八周是一个“关键时刻”,称之为“黄金八周”。在这个时段,公共环境构建需要紧紧围绕新生对大学的适应性问题展开。大一下学期开学的前两周是又一个“关键时刻”,在这个时段,公共环境构建需要紧紧围绕对大学的深层次认识问题展开。大二开学前被认为是防治“大二低潮期”的“关键时刻”,在这个时段,公共环境构建需要紧紧围绕大学二年级的学习、生活,从定位、方法和习惯养成等角度展开引导。无论哪个“关键时刻”,学校都需秉承问题导向、需求出发的原则,有针对性地构建公共环境,营造适合的成长氛围。  

3组织化推进,让个体在集体中获得福利

并不是所有人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去付出,有的时候不用付出也会得到集体公共利益,这就是“搭便车效应”。提高公共环境构建的影响效果恰恰可以利用这一“搭便车效应”,注重组织化推进,通过公共环境的舆论攻势,使得公共环境之下的大学生在社会压力之下,能够通过“搭便车效应”获得自我成长。例如可通过组织化推进晨跑晨练活动,让不想早起的学生也必须跟着早起。在“便车”上通过集体压力使学生产生从众行为,从而达成自我提升的效果。 

4选择性激励,提升主体积极性

集体的激励很多时候不能够很好地激励个体,需要针对不同的个体给予不同的刺激。大学生培养过程中,也要根据不同目标以及个体的不同需要给予选择性激励。激励的方式是多样的,可以是经济激励,也可以是荣誉激励、声望激励、地位激励等。  

公共环境构建的实践探索案例

北方工业大学从学生的具体特征出发,结合北京市属普通高等院校特点和实际教育任务,打造了以“OYTF我要腾飞”为主题的贯穿大学四年的大学生发展引导公共环境构建计划。 

1以“OYTF计划”为核心构建公共环境格局

大学一年级实施O(Original)计划,做好新生适应性教育。这一阶段学生工作的关键词是“规则”。Original强调一年级的同学把应试教育的经验归零,站在新的原点上,认真分析自己现在和将来的样子,有意识地持续改善内隐自我。同时结合大一阶段相对是“生人社会”的特点,学校在帮助同学们认清大学生活的风险点的基础上,及时开展个人目标与集体规则的约定活动(Oath),引导学生在公开承诺中挖掘成长动机(Open book),努力帮助他们积累磨练意志的体验和经验(Osmosis),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养成良好习惯,开始全新旅程。 

大学二年级实施Y(Yes We Can)计划,以预防和克服大二期间的各种惰性心理为重点,在强化心理辅导的基础上,重点做好思想引导,持续提升学生的成就动机。一是明确一个定位,通过阶段性目标的设定,创造自我成长需求,帮助学生形成内在动力;二是展开两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及学习系统,帮助学生提升认识,优化和固化动力;三是消灭三个敌人,即“嫉妒、猜忌、依赖”,帮助学生修正动力,养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形成和谐向上的校园氛围。 

大学三年级实施T(Target)计划,做好职业规划教育。这一阶段学生工作的关键词是“目标”。Target代表目标,即引导同学明确职业目标。学校强化创新创业的引导力度和考研的帮扶力度,帮助学生进一步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升职业技能,积累职业经验,确定毕业后的发展方向。 

大学四年级实施F(Fly)计划,做好毕业前教育。这个阶段学生工作的关键词是“责任”,即帮助学生明确社会责任,结合自身兴趣建立合理的就业观,使学生根据自己之前制定的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冲刺,成功走向社会。 

“OYTF我要腾飞”学生成长行动计划,总的线索是动力打造,O计划的重点是发现自我,Y计划的重点是提升自我,T计划的重点是实现自我,F计划的重点是超越自我。这项机制的每一步都结合学生不同阶段特点而展开,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落细、落小、落实”。 

2“OYTF计划”组织化推进中环境构建的载体建设

第一,集中宣讲“新生引航行动”和“军训深海行动”,引发发酵效应。学校针对一年级学生开展一系列讲座和活动,以构建班级、宿舍氛围为核心,以带动班级、学院学风为目标,实施“O计划”。针对二年级学生,开展“Y计划”,以军训为契机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教育活动,并在军训后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开阔眼界,提升境界。 

第二,开展“相约晨光”活动,发挥优质学生的带动效应。“相约晨光”系列活动倡导学生每天早上与晨光相约,积极开展晨读晨练,重在引导和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优秀同学能引领、带动身边的人,让更多的学生通过坚持养成优秀的习惯,让优秀习惯成为一种风尚,进而辐射校园文化。 

第三,开展“复盘会”,激发集体学习的从众效应。“复盘”是围棋术语,指对局完毕后,复演该盘棋的记录,以检查对局中招法的优劣与得失关键。复盘会就是在做完一件事情之后,把整件事情从头到尾回顾一遍,结合学生最初做这件事情想达到的目的,对所做的事情进行分析、概括和自我批评。学校依托班会、主题党团日等活动,通过集体情境下的个体与群体反思,引导学生不断改善心智模式,学会系统思考,努力克服集体相处中的不良心理习惯,引导学生在相互学习、集体学习中反思和成长。 

第四,专项开展“攻科营”活动,激发落后学生的聚光灯效应。通过对学生的访谈发现,部分学业有困难的学生是因为一时松懈后无法赶上已经落下的学业而产生习得性无助感,其内心追求卓越和优秀的本能激活了自我防御系统,进而出现自我放弃的行为。“攻科营”活动秉持不抛弃、不放弃的理念,将这部分学生集中起来,以共同学习的形式,激发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其转变学习习惯、改善学习方法。让困难学生的困难公开化,让克服困难的方法透明化,让困难不再成为借口,才能有效克服学生学业困难。 

3“OYTF计划”取得的效果

通过实施“OYTF计划”,学生的成长动力不断增强,心智模式不断改善,能够系统思考大学的学习、生活,增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学校2015年开展的调查显示,“OYTF计划”的一系列活动使73.04%的学生养成了早起习惯,76.46%的学生养成了吃早餐的习惯,76.85%的学生能够按时上课,64.76%的学生能更加主动地学习。2015年首都高校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监测项目组报告显示,学生对于自己所在院系和学校的评价积极,满意度分别达到86.8%和87.9%,高于首都高校和其他一般本科学校。 

原文刊载于 中国高等教育官方微信 2016年5月28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