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关于开展学校2023年度教育教学改革课题...
关于开展2023年度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
关于开展2023年度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
关于开展2023年度长春中医药大学高等教...
关于面向校内选聘高等教育研究兼职研究...
关于转发《关于做好2023年度全国教育科...
关于组织开展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
文章内容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适应个体需求的高等教育质量观
2016-09-18 16:30 石慧霞  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仁川宣言》提出2030年教育现代化的四个关键词:全纳、公平、有质量、全民终身学习,得到世界各国广泛认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次大会正式发布《教育2030行动框架》,再次重申“全纳、公平、有质量和终身学习”的教育发展愿景,这对我国正在由大众化向普及化阶段迈进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高等教育“量”的扩张必将带来“质”的深刻变化。普及化这一概念的内涵包含“量”的增长与“质”的变化,只有两者兼顾,协调发展,形成适切的普及化高等教育质量观,才能保障高等教育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高等教育最终将与终身教育体系融为一体

2015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已达3700万人,位居世界第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40%,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预计未来5年,我国高等教育将迈入普及化发展阶段。到2030年,大部分适龄青年和新增劳动人口都将接受高等教育。马丁·特罗认为,“大众高等教育与普及高等教育的区别不再定义为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各种各样的高校学习……今后普及高等教育不在于注册人数,而在于参与和分享,即社会大部分人,包括在家里或在工作单位的全体成年人的继续教育。这种教育不再凭借传统的学院或大学校园,而是通过远程教育。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并不是为了追求学位或学分,而是为了保持或改善其在就业市场中的地位,或者为了兴趣爱好,有点类似学习社会。”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都是终身教育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基础教育因其阶段性和学校教育体制的完整性而继续保持相对独立。高等教育则随着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与终身教育的界限逐渐模糊,高等教育对象与终身学习的对象一致:是完成基础教育后的所有成年人,其学习方式灵活自由;学习长度终其一生;学习时间、地点因人而异,没有时空限制;学习次数自由选择、可重复多次。高等教育最终将与终身教育体系融为一体,“高等教育”概念将成为一个历史概念。  

高等教育体系将更加开放、多元、立体。如果将高等教育比作一个巨型超市,“超市”里不仅有少量坚守高深学问研究的精英教育组织、有相当数量对应社会职业岗位的大众化教育机构,更有大量为充分发展个人潜能而存在的形式多样的普及化教育平台。高等教育将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受教育者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根据需要各取所需。在精英教育阶段,研究高深学问、培养学术精英人才是教育追求的目标;大众化阶段,关注就业需求、培养适销对路的职场翘楚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目标;到了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是社会大多数成年人必须具备的学习经历,接受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就将主要由受教育者自主选择,必须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精英、大众化阶段机械化、模式化的教育模式将被彻底打破,高等教育是否能够真正吸引每个人自愿参与其中并获得满足感,成为高等教育质量追求的最高目标。   

适应个体需求成为衡量质量的标准

“适应个体需求”成为衡量普及高等教育质量的标准。约翰·布鲁贝克在《高等教育哲学》中说,“影响‘高等教育为谁服务’这一问题的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是:学生的才能和学术课程的性质。它们每一方面都取决于另一方面……要回答‘高等教育为谁服务’这一问题,我们就必须决定怎样看待才能和课程因素各自的重要性。”从根本上讲,到了普及化阶段,原来以知识的逻辑和社会职业的需求为基础的课程设计将发生重要改变。   

过去,学生的才能必须要适应课程的发展趋向,以便实现高等教育量与质的匹配;进入普及高等教育,课程的设计需要主动考虑学生的才能、特长及性向差异。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竞争的重点是谁更有能力源源不断地开发出满足学生潜能发展的丰富课程。值得一提的是,被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革命将为普及高等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虽然新技术革命才刚刚开始,但它已经在彻底颠覆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以移动设备为例,今天,移动设备将地球上几十亿人联接到了一起,具有史无前例的处理和存储能力,并为人们提供获取知识和交流互动的多样化方式和途径,由此为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创造了无限的可能性。  

“正如高等教育的界限埋嵌在历史发展中一样”,高等教育不同时期质量观的确立是以满足各自所属历史时期不同程度的需要来获得各自的合法地位。举例来说,慕课平台可能会成为普及化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教育平台之一。在这个平台上,学生的关注度、点击量、互动参与率等将不断推动这个平台的丰富和完善。以慕课平台“学堂在线”为例,根据学生的需求,该平台开设了大量历史、艺术设计、创业、地球环境、外语、经济与管理、医学健康等方面课程。学生通过手机客户端,可以随时随地注册成为学员,不受年龄、专业、性别、种族等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任何课程。目前比较热门的课程有:创客培养;趣味力学实验与制作;宝玉石鉴赏;《资治通鉴》导读;等等。   

教育要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潜能

教育质量是一个永恒的问题。回顾我国高等教育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阶段过渡,从培养学术型人才到培养大量应用型、职业型人才,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在相当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要求、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然而,至今仍然存在高等教育机构由于分类不明、定位不清,出现教育质量堪忧的问题。普及高等教育与前两个阶段最大的不同是:在精英阶段和大众化阶段,教育总体上偏重通过有组织的、模式化的方式进行知识教育;到普及阶段,教育形式逐步脱离应试教育,选拔、灌输和训练的教育方式将逐渐改变。以高考为例,到了普及高等教育阶段,高考将从选拔性考试转变为适应性考试,考试将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反映其自身生理心理素质、知识能力结构差异的考试,从而为高等教育机构选择合适的学生,也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教育机构和组织提供依据。   

总之,适应个体需求的教育质量观从本质上讲更接近教育的本真状态、教育的人性化,是一种“量身定制”的教育。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的本质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完美的教育是使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在教育活动中得以实现,这是教育的最高追求与目标。“适应个体需求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是回归教育本性的、能够连接知识与文化、感知人类情感与希望的富有人性化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学校和社会的发展最终还要落实到人的成长上。“适应个体需求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并非不加思考地、单纯迎合和功利地满足每个人对高等教育的主观需求。《理想国》中,柏拉图认为,教育一方面应使每个人特有的能力得到发展,另一方面,个人的能力应该有益于整个国家。长远来看,随着普及化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入,“适应个体需求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将会促进高等教育社会功能与主体功能更加协调统一。   

原文刊载于 中国高等教育官方微信 2016年9月7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