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关于开展学校2023年度教育教学改革课题...
关于开展2023年度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
关于开展2023年度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
关于开展2023年度长春中医药大学高等教...
关于面向校内选聘高等教育研究兼职研究...
关于转发《关于做好2023年度全国教育科...
关于组织开展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
文章内容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GPA精准化管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及其启示
2016-10-13 08:40 季青春  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推进“双一流”大学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关键。基于GPA学业评价指标的跟踪分析,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从而对高等教育质量进行前馈、过程和反馈的动态监控,进而提出科学有效的学生事务管理范式,围绕高等教育系统质量的核心命题,实现高等教育科学有序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人才培养;学生事务管理;学业评价指标

随着人口结构调整和国民素质发展要求,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恰逢其时。国内高校应抓住时机,勇于担当,自我加压,以创新发展的激情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洪流,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为重要的前瞻性和先导性作用。  

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双一流”大学建设的核心价值取向

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其关键在于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方案》明确,“双一流”大学建设的核心价值取向在于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培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将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全面推进“双一流”大学建设,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的内涵之一,人才培养质量是“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流的大学需要培养一流的人才,而科学有效、导向清晰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保障。  

GPA精准化管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的理论与实证探索

质量竞争一直是高校竞争的重要手段,竞争机制通过改进高校管理水平、优化学生素质,向市场提供更具有竞争力的商品和服务1。用更为全面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代替单纯考试评价的研究和实践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美国,包括高等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在内的各界人士都逐渐将注意力从单纯的考试导向评价转向全体系质量监控的评价。这种语词上的改变不仅是形式上的,更是一种从理念到实践的全面转变。

学业成绩是目前评价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在目前的GPA质量监控人才培养质量体系中,基本上假设其是正相关的,此外还有指标:高考分数、就业率、升学率、四级通过率等,再辅以各项其他加分指标(学生干部、宿舍卫生、文体活动获奖、竞赛获奖等),以此构成目前评价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体系。  

目前,多位学者对影响GPA的因素进行研究:文东茅研究表明家庭背景对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及结果均有显著差异2;初云宝指出学习投入程度与GPA正相关,家庭收入与GPA负相关3;丁澍等人通过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及回归分析发现,高考成绩与大学GPA并不是简单的线性相关4;王汉清等人报道大一学生的高考成绩与智力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与创造力倾向之间却略呈负相关关系,而大学里GPA与智力和创造力并无明显相关关系5;孙睿君等人研究发现,若以学生GPA为衡量学习成效的指标,则生源类型、家庭经济条件、学习动机、学习行为习惯以及党员身份都对其有显著影响6

以上研究表明,影响学业成绩GPA的因素很多,但这些研究者一般通过调查问卷采集数据,并不直接和学生交流,无法通过实践教育去影响学生实际的培养过程。目前,关于教育教学方法创新、提升学生科创能力等方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报道较多7,相关的配套政策以及资金扶持力度也较大。但对于学生事务管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切实发挥实效相关研究报道较少。诚然,教学与科研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学生事务管理也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支撑8。学生事务管理可以通过对学生在校期间各项重要指标跟踪分析,研究得出人才培养质量是否提升。

三、GPA精准化管理导向下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跟踪分析:基于江苏省四所重点高校的四年来的跟踪样本调查。

(一)被试对象的数据分布。本文以江苏省四所重点高校四年来的跟踪数据为基础,以各项指标为论据,探讨学生事务管理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江苏省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审计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以下分别称为A、B、C、D)等四所重点高校,男生占比78.8%,江苏生源占比45.8%,贫困生占比32.3%,四所学校高考分数、一志愿报考率、就业率、升学率数据来自学生事务部,各学期成绩、全校补考率、四级通过率数据来自教学事务部。  

(二)高等教育起点的生源质量监控。用本一理科高考成绩作为衡量不同学校学生生源质量的基础,数据表明D学校在四个学校中生源质量处于末位,和高考分相对较高的A校生源质量差距较大。而在其他指标中,一专业报考率较高的B学校相关专业比较热门,报考率超过100%,说明其相关专业比较热门。C学校虽然一专业报考率不高,但其专业能很好保证一专业录取率,说明其专业满足度较高。而D学校大部分专业,譬如金属材料工程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均属于冷门专业,低专业录取率及调剂率高达59.6%,在4个学校中处于倒数位置,说明学生对材料相关专业兴趣不大,再加上D学校贫困生率较高,总体而言生源质量较低。  

(三)高等教育质量的过程性评价。跟踪分析大学期间重要的评价人才质量的指标:在补考率方面,数据表明初始生源质量较好的A学校,保持较低的数值。而B学校能取得较低补考率的原因在于其女生占比较高,众所周知,女生在校期间成绩明显好于男生,原因在于她们具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动机,很多学者通过调查表明性别对成绩的影响是显著的。D学校补考率虽然个别学期较高,原因在于工科学校有的基础课难度较大,但通过四年较为严格的学生事务管理,四年的平均补考率较低,在四所学校中处于前列。四级通过率排名较前的是B学校,原因在于这两个学院有部分江苏本二的生源,整体而言,江苏的英语基础比外省的学生好一些,D学校的四级通过率处于四个学校中上游水平。在就业率方面,A和B学校的专业还是和入学时一样热门,就业率较高。由于在学生事务管理的过程中对如何提升弱势大学生就业能力进行思考9,并且基于性格测试的MBTI理论,对各种弱势群体提出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从而D学校就业率也名列前茅。在升学率方面,D学校升学率高达41%,遥遥领先其他三所学校,说明学生事务管理结合学校专业特色,对如何提升大学生科创能力进行思考10,通过遴选强化班和菁英班的学生进行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实践,培养其对科研的兴趣,从而带动一大批学生考研,使得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进一步深造。以上数据表明,通过大学期间的学生事务管理能较好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四、通过GPA精准化管理加快“双一流”大学建设的思考:基于学生事务管理的视角

(一)制度化常态化规范管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事学生事务管理的教师是和学生接触的一线人员,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业成绩以外都归属学生事务管理。在这个过程中,管理是否规范有序,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影响很大。譬如,学生的评优、评先、评奖工作,是否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D学校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获奖的学生能起到很好的榜样作用,从而能起到群体效应,形成较好的班风学风。让大家感受到只要通过自身勤奋努力,就有收获。这种规范  

化的管理有助于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为社会培养高素  

质的人才;反之,没有规范化的学生管理,在学生中容易形成读书无用论,从而进一步影响公平公正对优秀学生的引导作用,学生挂科率较高,获奖率较低。  

(二)精准化发展性评价。细节决定成败。精细化管理需要从学生事务中找出一些细致的问题并加以解决。通过跟踪D学校学生四年的GPA,考察的指标为奖学金等级。可以发现,获得奖学金的学生主要集中在女大学生中,男大学生获得奖学金的比例相对较少,而且随着学期的增加,获得奖学金的男大学生越来越少。外省获得奖学金的学生的比例较高,原因是外省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较多,而这些学生一般学习比较勤奋。而一些学生干部,尤其是大一入学时的活跃分子,往往成为挂科的对象。通过这种有针对性的分析,能及时通过学生事务管理的手段来加强对部分弱势群体的帮扶,从而提高对这些学生的教育管理质量。  

(三)个性化综合素质导向。从前期的数据分析发现,目前的评价体制主要集中在对总体数据的分析上,而对个人的评价指标较少。要获得较好的总体指标,离不开个性化的培养,对待每一个学生都要有责任心、爱心、耐心,真正把学生当成知心朋友,取得他们的信任,这是开展学生工作的基石。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每个人具有不同的性格脾气,这就需要平时润物细无声的关心,需要水滴穿石的恒心。只有真正做到这一点,学生才会更加信任你,各项工作才能更加有效地开展。D学校学生管理工作深入落实相关政策,针对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需求,开展生涯指导、学术训练、生活服务等事务管理工作,它是介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学生成长发展需求之间的实现中介,是激发学生发展潜质、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支撑。基于各项指标的跟踪分析的结果,得出由智育主导的GPA掩盖在素质发展其他方面的特点。D学校建立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将学生创新能力作为一项重要评价指标列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这个内容包括各项科技活动、科技竞赛和成果、发表科研论文、科技发明等,制定激励创新能力培养的政策,形成激励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的管理机制和育人环境。可以使学生个性发展得到充分肯定和权威性鼓励,让众多学生在不同层面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励学生不断进取,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学习内容和自我发展的方向,不断完善自己,高质量地完成大学学业。D学校给学生不同的平台锻炼的机会,给他们创造人生出彩的机会,在学科竞赛中取得全国数学、英语竞赛优秀成绩的学生数量在全校中遥遥领先,在大学生科创训练项目中立项数也名列前茅。  

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四年的长期跟踪分析,D学校初始指标较低,到毕业时各项指标较好,固然离不开教学科研的培养,但也说明通过学生事务管理能较好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然而学生从入口到出口,在校期间的成绩仅仅是一部分内容,这种对人才的评价也仅仅是阶段性的。而要检验大学真正培养学生的质量,还需要长期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从多年后校友取得的成绩再来评价人才培养取得的成果,将是另一个重要的指标。基于大学期间各项指标的跟踪分析,对高校分析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一个新的工具。结合学生管理“综合性评价、发展性导向”的要求,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将会在“双一流”大学建设的进程中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胡弼成,李斌.论高等教育质量调节的市场机制田高等教育研究,2014(7):26-33.  

[2]文东茅.家庭背景对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及毕业生就业的影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3):58-63.  

[3]初云宝.户籍与大学生学习成绩相关研究—以广东省三所大学为例的实证分析[J].高教探索,2011(3):110-116.

[4]丁澎,缪柏其,叶大鹏.高考成绩与大学成绩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8(11):29-31.  

[5]王汉清,等.大学生学习成绩与创新能力相关分析田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87-94.  

[6]孙睿君,沈若萌,管浏斯.大学生学习成效的影响因素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9):65-71.  

[7]马廷奇,史加翠.创新人才培养与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现代教育科学,2011(5):104-107.  

[8]雷亚.加强高校学生管理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5):135-137.  

[9]季青春,睦国荣,薛荣生.基于MBTI理论的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帮扶创新研究[J].理论观察,2012(3):147-149.  

[10]季青春,睦国荣,丁楠.多维度探析理工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8):113-115.  

本文刊载于《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年 第8期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