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结尾说到了94定义和PPT的关系。如果教育技术发展史是一条历史长河的话,那么它们两个谁是主河道、谁是支流呢?怎么看,94定义都像是主河道。因为,所有的教育技术学教材都把94定义置于开篇首位;并且94定义也明确了教育技术这个领域的5大核心内容框架。但,真的如此吗?教育技术这条河,94定义就是它的源头吗?
答案是,非也。
一、94定义,原来只是个支流
如果用长江来比喻的话,94定义相当于长江中游,05和17定义相当于长江下游,而长江的上游是——三江源头。
教育技术史上一共有6种定义
是的,你没看错!教育技术学这条河的上游,还有三个源头定义,它们分别是63定义,72定义,77定义。这个问题我问过很多教育技术学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很少有知道94定义之前的定义的。貌似他们的导师都不给他们讲……所以,今天我郑重说一遍:教育技术发展史,如果只是从94定义讲起,那它就是个断代史!我们把这几个定义摆在一起对比一下。你会发现什么呢?
我的感受是——越来越复杂!
·最早是一个分支;
·后来变成一个领域;
·再后来聚焦为一个过程;
·后面又成了理论与实践;
·再后来变成了:理论,实践,应用,伦理,绩效……
纵观教育技术定义发展史,你会发现,这玩意儿就跟少林寺的演变一样。你要问少林寺是干啥的,不同时期的答案一定不一样,只是越来越复杂。
·最早的少林寺,就是教人参禅悟道的,这个时候的少林寺,只有达摩院一个功能;
·后来,老方丈发现,有的和尚天资愚钝,怎么修都参不透禅,不如让他们强身健体吧,于是就有了传授武学的罗汉堂;
·再后来,又发现,武僧们出去济世救民时,免不了有几个不守规矩的,尽给山门惹事,还得讲一些为僧之道,于是又有了戒律堂……
·到最后,少林寺就形成了一院四堂的架构(达摩院、罗汉堂、般若堂、戒律堂、知客堂)。
少林寺跟个大学一样,四五种功能皆备
但是,话说回来,少林寺看着是武林江湖的主流门派,但它毕竟还是众多江湖门派之一。这个江湖很大,除了少林派,还有武当派、华山派、峨嵋派、泰山派、青城派、崆峒派等等多种多样的门派……每一个门派,都是一条支流。如果论主流,恐怕武当派比少林派还更正宗一些,毕竟我中华民族是道家祖庭,佛教属于外来事物。同样的道理,教育技术的定义尽管一再流变,但它依然不是主河道,而是支流。无论传播论、过程论还是学习论,均属于“长江中段的支流”。让我们再延续上一篇的问题:那么,图形化(可视化),是教育技术发展史的主河道吗?恐怕是的。这么说的凭据呢?
让我们说一说这些个定义背后的那个神秘的机构——教育技术与传播协会(AECT)吧。
二、AECT的前身——视听教学部
纵观美国教育技术近百年的历史,这幅长卷的主角之一必定是在全球教育技术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
然而,大名鼎鼎的AECT以前不叫这个名儿。它的前身,叫做视听教学部(ADVI);再前身,叫视觉教学部(DVI)。它的改名历程如下——
·1923年,美国成立了“全国教育协会视觉教学部(DVI)”;
·1947年,改名为“全国教育协会视听教学部(ADVI)”;
·1971年,再次改名为“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
很多事,把时间轴拉长了,你会看的得更清楚一些。它自诞生之日起,叫这2名字(DVI和ADVI),叫了50年;叫第3个名字(AECT)到94年时才22年,到今年才满49年。如果把这个机构比作一个人,那这个人前半生一直是在搞视听教学的,50岁以后才转向媒体与传播的。这位仁兄的大好年华都贡献给了视听教学呀!
那么你会问了,啥是视听教学?顾名思义,就是能够看和能够听的教学技术。主要指:广播,电影,电视这些玩意儿,而非文字教学、符号教学和抽象的理论概念教学。一句话——都是些很具象、可听可视的东西。
二战时期军队广泛使用电影教学
也就是说,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教育技术这条主河道里跑的船,都是电影、电视、广播这些东西,他们的性质,跟PPT是一样的,都是形象生动、直观可视的。虽然从50年代斯金纳的“程序教学”开始,媒体传播论和教学系统化运动者2条支流也逐渐壮大,但到1985年信息技术产业进入图形化时代,可视化再次成为主流。怎么看,教育技术的主河道都离不开“可视化”这个大灯塔。
事情就是这样,我们越往回追溯,就越会发现不一样的历史。
上述认识和感悟仅为一家之言,不一定对,诸位看官姑妄听之。说的不对的地方,也敬请指出,在此不胜感激。教育技术发展史这条长河中,有很多有趣的人和事值得说一说。如蒙不弃,我就沿着这个脉络把每一段历史和他背后的人物、故事托出,给您一个消遣的谈资。